許士軍教授:知識工作者生存之道
如何在眾聲喧譁的資訊世界中,選取有效資訊?許士軍教授深入淺出地解讀《新.知識生產術》,更能快速抓住時代大趨勢與關鍵意見,早一步掌握先機。
閱讀書籍:《新.知識生產術》
作者:勝間和代
出版公司:商周出版(2009/5)
新時代中知識工作者生存之道
目前這個世界己從工業經濟時代邁知識經濟時代,往昔那種由藍領或白領工作者扮演的主流角色,也將為一種「知識工作者」取代。在這新時代中,如知識經濟大師史都華(Thomas A. Stewart)早在1998年十月一期<財星>專文中所稱:「所謂新經濟,就是一個知識在投入與產出兩方面所占價值都不斷增加的經濟;此時不管人們所購買的或所出售東西中的價值,主要來自知識」,同樣地,前史隆管理學院院長梭羅(Lester Thurow)也在他的巨作<資本主義的未來>中聲稱:「腦力產業取代自然產業成為主流;創造、運用與組織腦力的能力取代自然資源與資本成為新的競爭關鍵」。而本書作者也說,未來的領導者將是一些「擅于收集、分析和產出資訊」的人。
在這知識經濟時代,整個社會生態的生存之道都改變了。這至少包括了三個層次,一是國家層次,知識代表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源泉,政府的主要任務之一,就是提昇人民的知識水準和創造新知識的能力;一是機構層次,包括企業和種種非營利事業,依靠知識以服務人群并創造本身價值,使得有關知識管理成為所有其他業務或功能管理之支持基礎;再則是知識工作者的個人層次,他們必須不斷自我學習新的知識才能保持本身的價值與貢獻能力。在前兩個層次,都有無數書籍加以探討,而目前本書所探討的,就是屬于知識工作者這一層次,也就是他們在這個角色上的生存之道。
換句話說,身為新時代寵兒的知識工作者,有關他們如何創造、運用與組織其腦力,將他獲得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上以創造價值,就是這位號稱「女大前研一」的勝間和代女士在本書中所要探討的問題─如何提升和創造知識生產力。
這一問題之所以值得我們重視,在于過去人們從工業經濟中所學到的一套想法和作法,在這上面是應用不上的。具體地說,在工業經濟中,人們所面對的是勞力、土地、原物料和資本,所追求的是如何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、改進品質、準時交貨這些事項,靠的是具體的機器設備、技術和程序。在這些狀況下,工作者只要以認真勤勞的態度,嚴守紀律和SOP,大致就可以達成任務了。它們和如何提高知識生產力-事實上就是創新-完全不是相同的一回事;原因在于,后者背后所講求的要素和邏輯乃來自不同的管理典範。
然而本書所討論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并不是純粹理論性的,在這方面它是一本具有實用價值的書。作者在前言中開宗明義地說,本書所要告訴你的,就是做為一個知識工作者如何提升知識生產力的技巧。這種技巧,代表作者長期從事投資顧問工作中經驗和學習的累積?;旧?,作者指出,任何人要成為一位成功的知識工作者,取決于三類關鍵要素:首先,他必須充份掌握使用資訊工具和方法的能力,其次,他在知識生產力上的貢獻必須獲得相應的報酬,第三他必須處于一種非提高知識生產力不可的情境中。這三個關鍵所涉及的,包括能力、動機和意志力是三方 面的因素。
至于人們在這三方面應有怎樣的認識,又應採取那些方法以求實現,書中分別以條列的方式,歸納出具體的技術和行動,有如一本手冊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此所稱的技術,并不是像烹飪術一樣,規定細得分毫不差,這對于知識生產力是不可能的。它所說明的,乃是一種態度或行為,例如要養成「架構力」,指的是選擇與分析資訊應根據一個邏輯模式而非雜亂無章;又如書中說,讀書并非單方面生吞活剝,而要當做是和作者對話。諸如此類,本書仍然留給讀者極大體會和揣摩的空間。
事實上,要能有效學習和提高知識生產力,并不只限于技術和行動本身,而和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。譬如在書中所提出的建議中,包括遠離菸酒,活用零碎時間,保持充份睡眠和體力,注意飲食,都可以說是固本之道。再者,書中也說,要能充份發揮知識生產力,也不是由個人閉門造車,獨善其身所能做到,必須和他人有效溝通和分享,相信這些都是作者從本身長期經驗中所體會到的箇中三味,如今她毫不吝嗇地愿意提出來和讀者分享,值得我們好好珍惜和學習。